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理论导读 | 加强理论工作 更好服务新青海建设

加强理论工作 更好服务新青海建设

加强理论工作 更好服务新青海建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理论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新阶段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工作的各项要求,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就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青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认真学习领会,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党的理论工作,更好地服务新青海建设。

 

一、理论研究和创新要把握大势,突出重点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新青海建设任务,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紧紧围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新青海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我省社科理论研究要遵循一个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五个关系,把握四个重点。

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三兼顾三为主”,即在全国共性问题及青海特殊性问题的研究中,以青海特殊性问题为主,兼顾全国共性问题;在历史性问题与现实性问题的研究中,以现实性问题为主,兼顾历史性问题;在基础性问题与应用对策性问题的研究中,以应用对策性问题为主,兼顾基础性问题。

正确认识和处理五个关系,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二为”方向与贯彻“双百”方针的关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激发创造活力、推动学术创新的基本方针。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统一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实践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借鉴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传承借鉴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创新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借鉴。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发展与引导管理的关系。繁荣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引导管理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手段。要坚持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成就真正的学问,离不开崇高的价值追求,离不开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要把个人理想和价值追求同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同青海的繁荣发展、青海人民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在为社会、为人民尽责任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学术价值。理论研究应把握四个重点。一是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大精神;二是深入研究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深入研究阐释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四是深入研究建设文化名省问题。

 

二、理论学习和武装要讲究方法,务求实效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于创新精神”四个方面,明确了理论学习的基本遵循、总体目标、根本要求。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当前我省的理论学习和武装工作要在内容上兼顾“四项任务”,在方法上加强“三个建设”。内容上的“四项任务”是:一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要作为理论武装的重点内容,以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共识、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二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三要深入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党员干部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新知识,丰富知识积累,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路、新知识、新经验;四要深入学习建设青海的历史经验和实践知识。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到青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之中,总结运用全省各族人民建设新青海的新鲜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服务于人民。

抓好理论学习和武装,在方法上要加强“三个建设”。一是加强学习的途径和平台建设。对党员干部来讲,主要有: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包括党校培训和各部门组织的干部培训;各种形式的理论研讨班、研讨会;讲师团宣讲;在职自学。对学生来讲,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课、党团生活等。对城乡群众而言,有干部宣讲、市民学校、社区学校、文化活动室、农牧民培训班、夜校等。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因地制宜、因对象而异,努力搭建和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并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途径、新平台,扩大理论学习武装的覆盖面,增强理论武装的传播力和吸引力。二是加强理论学习的制度建设和落实。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确保全省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每年都能参加一定时间的脱产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要建立健全学习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制度,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同时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三是加强学风建设,学以致用。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把学理论与谋发展结合起来,做到善学真懂会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理论宣传和普及要紧贴社会关切,满足人民需求

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十六个字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做好理论宣传工作的根本指针。理论宣传普及工作者要遵循这十六个字的总要求,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始终做到方向正确,基调鲜明;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突出实践特色,回答实践课题,架起理论与实践、认知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在服务社会实践、满足群众需求中更好地实现理论的价值。为此,青海当前的理论宣传普及工作要着力回答推进改革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

在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上,一定要做到“三个注重”。首先,要注重理论宣传的具体化、形象化。列宁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理论本身是理性的、抽象的,但宣传方式、表达形式可以是形象的、具体的,一形象就鲜活,一具体就深入。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理论,通过生动讲解、通俗读物、电视专题、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宣传,努力把科学理论融入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融入各种信息服务、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中。同时,要积极改进文风,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宣传理论观点,多讲短话新话,力求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清新朴实,让人感到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避免枯燥乏味。其次,要注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互动交流中加强理论宣传。面对面,才能心贴心。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理论宣讲、同群众互动交流,是推动理论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要把理论宣讲经常化,注意整合宣讲资源,除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外,可动员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讲党课、作报告、开展咨询、解读理论,在主动对话,有问有答的沟通中形成共识,在情与理的交融中产生共鸣。再次,要注重加强阵地建设,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平台。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阵地强才会影响大。加强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要坚持传统渠道和新兴途径并重,巩固已有载体和开发新平台相结合,实现媒体联动、优势互补。既要适时发出权威声音,起到引领作用,又要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数字化、网络化,使广大群众能便捷、准确地了解和掌握。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党建网